地下管线事故一年损失上亿
发布时间:2015/6/12 1:43:51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贵阳市加强地下管线保护动员大会”上获悉,贵阳市工程建设施工中,因不重视查勘地下管线、野蛮施工等原因,损坏管线导致停水、停电等事故频发。仅去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地下管线事故就发生上千起,经济损失上亿元。
近年来,随着贵阳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下管线骤增,使得地下管线更为错综复杂。再加上地下管线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挖断水电、煤气等管线的事故频发,停气、停水、停电、通信中断等情况的发生,不仅给管线权属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更造成了群众生活的不便。
据贵阳市住建局管网综合处杨文超处长介绍,贵阳市地下管线共涉及11家权属单位,涉及广播电视、煤气、水、电等,管线等15种。“城区空间小,管线集中度高,特别容易出事故。”杨文超说,目前贵阳市几乎各区域都有建设工地,施工单位在不清楚管线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就算有指甲大小的损坏,也会影响成百上千户居民的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至3月份,贵州燃气集团公司已发生12起煤气管线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8万元。“煤气管线一旦被破坏,这条管线上的用户就没有煤气用。”该公司负责人说。
“有些施工单位,明明知道有管线,还不管不顾地乱挖,一挖断我们就要花很大代价维修。”电信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009年以来,公司权属管线已发生1071起事故,数据呈逐月上升趋势,直接经济损失3千余万元,因此导致的通讯、监控、网络等信号中断带来的间接损失不可估量。
杨文超说,以往对地下管线保护都有相关要求,但由于监管不到位,且缺乏相应的处罚手段,施工单位未能引起重视。之所以事故频发,杨文超认为,一是部分施工单位不按照地下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二是一线施工人员培训不到位,意识不到管线的重要性,三是任务重、赶工期造成的野蛮施工。
“最近几年,赶工期是地下管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杨文超说,地下管线的事故发生没有规律可言,管理加强时少发,施工单位抢工期的时候就会多发。 (李最)
城市“开膛破肚”
先查“管线地图”
本报讯 昨日,贵阳市住建局召开了相关会议,要求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准确、真实的“地下管线地图”,同时在贵阳市城建档案馆进行比对,做到双控制。
相关通知指出,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从管线权属单位取得的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煤气、通信、广播电视、供电、供水、排水等地下管线资料,并保证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同时,在贵阳市城建档案馆查询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做到双控制。
由于地下管线的分布属于涉密信息,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向有关单位申请。管线单位将施工范围内的管线图交接清楚,必要时到现场为施工单位指认线路。双方实时沟通,加强协调,最大限度保证工程建设中地下管线安全运行。